内容提炼
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政府和经济的基本情况,政府如何介入经济事务,如何影响经济发展。
有趣的知识
- 美国加州是全球第五大经济体
- 中国GDP最强的省份是广东,江苏,山东和浙江
- 按照历史学家葛剑雄的统计,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到1911年清朝结束,我国“统一”(即基本恢复前朝疆域且保持中原地区相对太平)的时间不过950年,占这一历史阶段的45%,而分裂时间则占55%,可见维持大一统国家并不容易。
- 唐朝以后,“官”基本都是科举出身的读书人,下派到地方任职几年,大多根本不熟悉地方事务,所以日常工作主要依靠当地的“吏”。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吏,实际权力大得很,是地方治理的支柱,不但不受官员调动的影响,甚至不受改朝换代的影响。
- 这段故事我上课时经常讲,但很多学生不太理解为何谈判如此艰难:只要中央做了决策,地方不就只有照办的份儿吗?“00后”一代有这种观念,不难理解。一方面,经过分税制改革后多年的发展,今天的中央政府确实要比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更加强势;另一方面,公众所接触的信息和看到的现象,大都已经是博弈后的结果,而缺少社会阅历的学生容易把博弈结果错当成博弈过程。其实即使在今天,中央重大政策出台的背后,也要经过很多轮的征求意见、协商、修改,否则很难落地。成功的政策背后是成功的协商和妥协,而不是机械的命令与执行,所以理解利益冲突,理解协调和解决机制,是理解政策的基础。
- 1994年分税制改革,催生了土地财政
- 土地转让虽然能带来收入,但地方政府也要负担相关支出,包括征地拆迁补偿和“七通一平”等基础性土地开发支出。从近几年的数字看,跟土地转让有关的支出总体与收入相当,有时甚至比收入还高。2018年,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为62910亿元,支出则为68167亿元。光看这一项,地方政府还入不敷出。当然地方政府本来也不是靠卖地赚钱,它真正要的是土地开发之后吸引来的工商业经济活动。
-
- 在分税制改革前,地方政府财权很大,可以和中央对抗;改革后,中央收了很多财权,比以前更加强势了,但是,地方政府并不是机械地执行中央的命令,在某些问题上,双方需要进行协商,否则即使有了政策,也无法执行到位
- 土地财政的根源在于分税制改革,地方政府收入减少,开始寻找新的收入来源;随着城市土地的价值凸显,地方政府开始在土地上寻找收入
- 土地转让虽然能带来收入,但是政府也要负责相关指出,比如后续的土地开发,通气通水通电通路等,统称“七通一平”
- 地方政府并不是靠卖地挣钱,而是土地建设之后带来的经济和商业
总结
强烈推荐阅读这本书,这本书可以帮助理解政府和经济的关系,政府的运作方式,还有很多社会议题,比如我们关心的房地产。这本书改变了我对于政府的认知,政府的决策过程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;而且,政府也在尝试改革和转型,并且为此推出了很多政策。
这本书的内容很散,再加上知识短板,我并没有深刻理解书中的部分内容,过一段时间,一定要再读一遍;书中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在陈述事实,很少有观点表达,如果非要总结中心观点,那就是:在市场机制和制度完善后,政府需要从“生产型政府”向“服务型政府”转型,逐渐退出对市场的强势控制。
政府和经济是两个庞大的研究对象,内部的运行机制,复杂程度,超出了我的想象;有时间了,要把作者推荐的书籍找来看看。